一直以來,語文的學習都是得作文者得天下。的確,在各級語文考試中,作文分數(shù)在語文卷面分中所占比重較高,而且所占分數(shù)比重還在逐漸加大。因此,如何寫好作文自然也就成為學生和家長都關心的話題。那么,如果想要作文獲得,可以讓孩子試試以下六種方法。
1.大量閱讀的習慣
語言文字的表達需要一個積累和內(nèi)化的作用,長期而大量的閱讀是較好的積累。當孩子的語言有了很深的積淀后,寫作水平就會逐步增強。那些成績的孩子,都有一個共同特點,就是喜愛閱讀。因為閱讀廣泛,相較于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,他們的理解能力、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更加突出,學習能力也比較強。
但是,父母不能強迫孩子接受大人所認為的好書,而是要和孩子交流溝通,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,允許孩子根據(jù)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選擇不同種類的書籍,并給予適當?shù)囊龑А?/p>
此外,就像給孩子吃東西一樣,選擇圖書也要講究營養(yǎng)的合理搭配。如果只是讓孩子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,那樣并沒有多大益處。給孩子讀書,就要內(nèi)容多元化,讓孩子的思維變得活躍,視野變得開闊。
2.帶著問題閱讀的習慣
有的孩子書讀了不少,但是什么也沒記住。其實我們大人也經(jīng)常這樣,一口氣讀完一本書,記得的往往只有一小部分,隨著時間推移,會更少。
這是因為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沒有進行思考。而帶著問題閱讀時,孩子會更容易注意到和問題相關的內(nèi)容,這些內(nèi)容就更容易進入孩子的意識水平,孩子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對其進行分析和思考。這個過程,就是孩子對閱讀內(nèi)容進行深度加工的過程。
不要讓孩子抱著“我要把這本書讀完”的心態(tài),而是要針對自己的問題有的放矢。因為即使孩子一口氣把一本書讀完了,也未必吃得消。
3.做讀書筆記的習慣
讀書時,要多做筆記。
筆記的作用是什么?是強迫思考。孩子做筆記時,需要將其歸納、簡化、畫出脈絡,其實就是進行深度加工的過程。
同時,做筆記時,要時刻注意將它與相關內(nèi)容聯(lián)系起來,可以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大腦,增強這些內(nèi)容在腦海中的活躍程度,從而加深印象。比如,在孩子的筆記里,有一頁“中華上下五千年時間脈絡”“三十六計大全”,那就更好了,簡化、歸納、總結,時時翻看,一目了然。
4.背誦經(jīng)典的習慣
背誦經(jīng)典文章、名言佳句也是培養(yǎng)孩子語言素養(yǎng)基本功之一。
16歲之前是孩子記憶的黃金時期,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背誦《論語》《詩經(jīng)》、唐詩等,每天背誦一部分。天長日久,這些傳統(tǒng)經(jīng)典就會生根發(fā)芽,較后長成一方麥田。
父母不要害怕孩子無法消化,這些東西都會儲存在他們心里,終有一刻,他們會懂得其中所蘊含的意義,并學會欣賞,學會運用。
5.寫日記的習慣
長期堅持寫日記能培養(yǎng)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,增強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,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。
日記的內(nèi)容不必拘格,想怎么寫,就怎么寫;想寫什么,就寫什么,忠實自己的心靈和生活。上至浩瀚星球,下至山河大川,小到雞毛蒜皮,大到大事,都可以。要做到有見必寫,有聞必寫,有為必寫,有感必寫。
但是要每天都堅持,不要三天打魚,兩天曬網(wǎng),更不要中途放棄。只有堅持了,習慣才會養(yǎng)成,作文寫起來才會更加得心應手。
6.學會模仿與創(chuàng)新的習慣
孩子們善于在模仿中學習。剛開始的時候,可以讓孩子模仿一些作品,博采眾長,積累優(yōu)美的句子,華麗的辭藻和生動有趣的事例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會領悟到寫作的技巧和方法。
等到孩子具備了基本功之后,可以引導孩子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把所見所聞所想寫出來,不要給予過多的限制和標準。
寫得不好,也不要灰心喪氣。好文章是改出來的,哪里有不通順不合邏輯的地方,幫助孩子一起改正。再對比模仿過的作文,分析自己的不足。
借鑒他人的長處,彌補自身的缺陷,在模仿中寫出自己的想法,再加以創(chuàng)新,這對孩子的寫作會有很大的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