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天之后就是2020年高考考試了,第一場考試就是語文,而語文科目中較容易進步也較難進步的就是作文,只有你的準備夠充分,作文得分夠高語文成績不會太差,而這個準備即使是現(xiàn)在都還來的及,但要是你不做準備作文的得分肯定沒有辦法增加,這就會影響語文考試成績!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近五年高考語文作文的出題規(guī)律,大家可以推測一下今年高考作文怎么考察?
近五年高考作文命題方向
一、對時事熱點的理解
高考語文作文題緊扣社會熱點的思路一直未變,近年來,不僅僅是語文、其他高考科目出題方向很多都是以時事熱點來命題。借助熱點考查考生對時事熱點的理解和思考。
高考主要考查考生的收藏知識、關鍵能力、學科素養(yǎng)、價值四個方向的能力,對時事熱點的理解較能體現(xiàn)一個人的學科素材及關鍵能力。當然,這也是高校特殊選拔,如強基計劃和綜合評價的考查重點。
如:
2019年一卷的“演講稿”提到科技進步,提到近幾年來較的人工智能,從科技進步引導人們對勞動的思考。
2017年一卷的“老外眼中的中國關鍵詞”,涉及移動支付、共享單車、一帶一路、食品安全、高鐵等社會熱門話題。
二、從歷史延續(xù)談家國夢
通覽近年來作文發(fā)現(xiàn),各地作文越來越喜歡借助歷史來思今。尤其是喜歡借助多年前的重大歷史事件發(fā)展,對而今生活產(chǎn)生的影響及思考。
如:
2019年二卷以讓考生以參與五四運動、建國、改革開放等重大歷史事件,進行相應寫作。
2018年一卷的“千禧寶寶寫給2035年的自己一封信”,通過時代發(fā)展、社會進步講述中國夢。
三、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理解
近年來越來越注重傳統(tǒng)文化的傳承,高考也越來越重視傳統(tǒng)文化與高考命題的結合,將傳統(tǒng)文化元素融入到考試范圍內(nèi)。高考作文較能反映一個考生的綜合素質,所以近幾年高考作文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考查頻率并不低。
從2020年“多災多難”的一年來看,高考君認為今年考查這個概率依然很高,例如:我們面對災難的勇氣,樂于助人、樂于奉獻的精神等,中國人自古以來特有的品質。
如:
2019年北京卷的“文明的韌性”,談中國的歷史變遷、思想文化、語言文字、文學藝術、社會生活及中國人的品格等。
2017年二卷要求根據(jù)6句古文,談對中國文化的理解,對古文的理解與思考。
2016年北京卷的“‘老腔’何以令人震撼”,要求考生談老腔的魅力。
四、考查考生的家國情懷
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、黨委書記劉桔,在《中國教育報》發(fā)表署名文章《牢記立德樹人使命 寫好教育考試奮進之筆》,就教育考試工作發(fā)表了重要意見。
該意見中重點強調“落實立德樹人要求”,教育要堅持正確方向、堅持立德樹人、堅持服務大局、堅持改革創(chuàng)新。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(fā)展大勢,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,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,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。
所以,近幾年高考作文中出現(xiàn)該類題目也比較多,主要考查考生的價值觀。
如:
2019年天津卷的“愛國”,談論愛國關乎于每個人,愛國更應體現(xiàn)在行動上。
2018年北京卷的“新時代新青年一一談在祖國發(fā)展中成長”、綠水青山圖”,都是談論祖國的長期發(fā)展。
五、對生活的感悟
這些年高考作文題目都是社會現(xiàn)實的反應,開放性強,貼近學生生活,高考作文材料不但凸顯了現(xiàn)實感,而且無一例外都注重考查考生的獨立思考能力。
這類作文基本上考生都有話可寫,但是難點在于很難立題新穎,難以得。
如:
2019年3卷的“較后一課”,談教育、談師生情誼、談老師胸懷及無私奉獻等。
2019年卷的“物各有性”,談論人生百態(tài),生活的酸甜苦辣咸。
2018年上海卷的“被需要的心態(tài)”,談論對個人需求、個人價值的理解。
綜上所述,考生們在備考過程中要加強作文素材的收集,還有就是加強個人寫作功底,那么大家推測今年的高考作文會偏向哪個方向呢?會考察什么主題呢?